点击进入知科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资讯新闻频道健康快报浏览
近50%已育女性25年后可能患尿失禁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    点击率:1705次    共有0条评论
  据调查显示,受生育、疾病、衰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近50%的已育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广州女子医院产科专家杨艳提醒,“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25年后通常表现为尿失禁、肛门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疾病,很少有女性能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现有4000万尿失禁患者
 
  据了解,中国目前尿失禁患者各个年龄段总计超过6000万,其中轻中度女性患者约占2/3,达到4000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定义,通常表现为尿失禁、肛门失禁、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不仅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在产后妇女中也至少1/3存在。常在咳嗽、大笑、提重物等腹内压增高时尿失禁或突感有“肿物”掉出体外,妨碍生活,严重者不敢外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发病因素较多:年龄、肥胖、妊娠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绝经、雌激素缺乏、盆腔手术和神经损害、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怀孕和分娩后盆底松弛又未能得到很好的康复训练导致的。”杨艳说,“女性的盆底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它就像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
 
  据悉,女性妊娠期间,整个子宫的重量随妊娠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也逐渐变垂直,到怀孕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一个垂直的脏器,从而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压向盆底的支撑组织。随着子宫的增大,脊柱的向前弯曲,盆腔逐渐承受到向前下方的巨大压力,导致盆底肌纤维受到巨大的损伤。妊娠分娩的同时会损伤盆底肌肉神经,尤其是分娩时会阴撕裂伤、会阴侧切对肌纤维及神经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盆底肌肉和括约肌损伤并造成尿道支撑结构受损,直接影响产后盆底肌的功能。
 
  记者采访北京宣武医院刘教授的时讲到,为协助修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广州女子医院特别从欧美引进科技,针对产后妇女进行常规盆底肌肉训练,减少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产前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病情严重者,还可通过手术成功治愈。采用国际流行的微创盆底重建术,通过使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或补片对过于松弛的组织进行悬吊、修补、重建,并采用对人体无伤害的合成材料来代替原有的病损组织,重建盆底组织架构,并且具有弹性效果,疗效可靠、创伤小,术后控尿效果好,不易复发,并且保留了子宫等无病变组织。
 
  专家支招
 
  在怀孕的期间,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做一些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如不要弯腰捡东西,应该整个身体蹲下去捡,可以考虑使用托腹带。同时,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此时治疗的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而更年期以后的治疗效果则不理想,有效率只有30%~40%,而且很多女性会出现子宫、阴道等盆腔器官脱垂的现象,还会引发尿失禁,一些病情严重的案例需要手术。“
 
  杨艳主任提醒,经常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尤其是孕中、产后、围绝经期、盆腔手术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尽快帮助重建盆底功能,能降低日后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可能性。尤其在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以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应重视两点:一是妊娠期和分娩期对盆底损伤的预防;二是普及和推广产后康复治疗。目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有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辅助的盆底肌肉训练等等。
 
  预防盆底功能性障碍除了依靠医学治疗,还需自己多加预防,如每天可自行锻炼收缩阴道和肛门运动,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生小孩后不要过早负重和劳累,饮食要清淡,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等。
分享到: 更多
发表留言
发表留言请先登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和评论纯属网民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处理!
活动推广